作者:叢非從
出版社:長江文藝出版社
上市日期:2020年05月
內容簡介:
不管別人怎么說,我都是有價值的。
玻璃心、討好型人格、缺乏安全感、社交恐懼、害怕吵架、不敢拒絕……你是否長期被這些問題困擾,并因此大量消耗心理資源,讓自己長期處在疲憊中?
心理咨詢師叢非從運用十幾年心理學專業訓練,在這本書里面,針對你關心的這些問題一一列出解決方式。并且告訴你,沒有人生而完美,坦然面對自己的不完美,才能不壓抑,不內耗,不自懲,不自責,不自卑。
舒服做自己,才是我們一生要做的事
叢非從
應用心理學碩士、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。主要接受薩提亞模式、精神分析、認知行為培訓,與國內外眾多一線老師學習薩提亞、釋夢、催眠、精分、存在-人本等一系列心理學理論及技術。
目前,他在北京開設了北京叢非從心理咨詢工作室,也是公眾號“叢非從”的主筆。長期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城市開設“薩提亞模式自我成長工作坊”“OH卡探索潛意識工作坊”等課程,無數人從中受益。著有《原來,懂比愛更重要》等多本暢銷書。
這本書一步步教會我識別哪些東西讓我感覺到沒有安全感、焦慮、憤怒,然后告訴我如何去處理這些情緒
1、我能成為更好的人、一個獨立的人,一個心理上真正強大的人。
2、修補自己內心的創傷,讓自己能夠舒服做自己,才是我們一生要做的事。
3、活的不舒服一般都因為自己內心軟弱。
4、當我學會不聽外界的聲音,反而開始變得強大自信,而當我開始肯定自己,別人對我的態度似乎也隨之改變”。
5、重建自己的內在世界,讓內心完整而強大,讓自己更愛自己,多一個人愛我,會讓我開心,少一個人不愛我,并不影響我覺得自己依然是一個很棒的人。
6、在跟人交往時,我不再一味貶低自己,討好別人,開始能跳脫出來,在關系上更加進退自如。
假如這是現在的你:
有時候,我覺得自己是宇宙中*暗淡的那顆星,拼命發光。
想要有人發現我渺小的存在,可*后等待我的,卻只有墜落。
隕落的那刻,我知道,世界上沒有人記得我。
——《想見你》
期待這是讀完這本書之后的你:
我出生之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有價值的。
我會在未來的生活中,始終愛自己。
我值得每一份美好,無論我遇到什么樣的污蔑和詆毀,我都是有價值的。我可以很自在地說出,對啊,我太棒了。
關于憤怒,你可能有個錯誤邏輯
1.被憤怒不是你的錯
很多人潛意識里有一個邏輯:你對我發火,就是在說我錯了。
所以當別人對你發火,你就開始有情緒反應了:當你也覺得自己錯了,你就會愧疚、自責,覺得自己不應該做錯;當你覺得自己沒錯,你就會委屈、恐懼,繼而憤怒——我又沒做錯,你憑什么對我發火?
這個語言依然在潛意識的邏輯里:只有我錯了,你才能對我發火。如果我沒做錯,你就不能對我發火。
我們在給企業做培訓的時候,經常強調最需要情緒管理的就是客服。他們經常被客戶罵,卻不能“懟”回去。關鍵有些客戶明顯是無理取鬧,自己不合規定還要對客服發火。這些客服就很委屈。
被領導無端訓誡的下屬們也經常這樣,因滿腹委屈而哭鼻子,覺得自己沒錯,為什么要被領導罵。
以前沒有覺察的時候,我也有這個邏輯。我在寫文章的時候,經常被讀者罵。罵得我很不爽,內心憤怒地對著他們大喊:我說錯了嗎?錯了嗎?你看明白了嗎,你就罵?
怕被指責的人,通常不是因為無法接受別人的憤怒,而是無法接受別人用憤怒否定自己。
可是作為成年人,你捫心自問:你對別人感到憤怒的時候,真的僅僅是因為覺得別人做錯了嗎?
2.憤怒是向下流的
我們只有去理解憤怒是如何形成的,才可能應對別人的憤怒。
實際上,憤怒是向下流的。
在一個系統中,憤怒會自動從較強的一方流向較弱的一方。如此你就可以理解很多種憤怒了。
在家庭生活中,父母會因為小事而發大火,通常是因為父母心里有團火無處可發,所以要流向更弱的個體。孩子比父母弱勢,憤怒就更容易從父母流向孩子。
如果爸爸媽媽不是威嚴的人,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就能感知到他們的軟弱,就會成為“熊孩子”,從而對父母發泄憤怒。
如果爸爸媽媽非常強勢,小孩子被罵后內心的憤怒無法倒流,就會虐待小動物。這就是“踢貓效應”。因為貓比孩子弱,所以憤怒就流向貓了。但是,貓錯了嗎?我們看到很多觸目驚心的虐待動物、報復社會事件,其實是因為那些人內心的很多憤怒無處發泄。
城管會對小商販憤怒,這種憤怒通常會超出執法的范圍和程度,因為城管到了商販面前,變成了“強者”。
客戶會對客服發火,很多情況下不是因為客服做錯了什么,而是客戶心里有團火,發給客服最安全??头摹叭嗽O”就是“低人一等”。雖然你可能不太喜歡這四個字。
有時,領導對員工無緣無故發火,是因為領導在系統中是員工的上級。
打老婆的男人,是因為在社會上他本身是弱者,憤怒無法流動,他們只有到了老婆面前才強大了點。而能征服社會的男人,則可以寵老婆了。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,媽媽都希望女兒嫁人要嫁在社會上混得好的,這不是因為勢利,而是因為混得好的男人有別的地方可以釋放憤怒。
憤怒是從強者流向弱者的,并非從正確流向錯誤。但是系統的能量流動,總得有個表現形式,這個外在的表現通常會以對錯為寄托。
對錯只是寄托憤怒流動的形式,而非本質。
強者不一定是客觀上的強。只要他潛意識里那一刻認為比你強大,他的憤怒就會流向你。你能“懟”回去是另一回事,說明你有憤怒能力,那一刻你認為自己比他更強。
3.平等vs等級
人與人之間的模式有兩種:平等模式與等級模式。
① 平等模式的系統核心是尊重。
在平等模式中,我們彼此平等,大家只是社會分工不同,但人格絕對平等。在家庭系統中,我可以賺錢比你少,干活比你少,但我們人格平等。在工作系統中,我可以職位比你低,權利比你小,但我們人格平等。
“平等”兩個字說起來容易,但是對人的理性和人格的要求都非常高。
我們的社會,本質上是等級系統的社會。無論我們怎么呼吁,人人平等也好,人權平等也好,絕對的平等模式都是個理想化的存在。
② 等級模式的系統核心是權力。
大致上來說,領導比員工更有權力,父母比孩子更有權力,甲方比乙方有權力,消費者比商家更有權利,粉絲比明星更有權力,資源多的人比資源少的人更有權力,道德上風的人比道德下風的人有權力,懂得多的人比懂得少的人更有權力,做對的人比做錯的人更有權力。當然這個不絕對。
更有權力的人,就處于系統的上層,就更有“發火權”。
在等級系統中,權力方和被權力方有兩條關系線:明線:在事情上,你要按照我說的去做,在事情層面上照顧好我。暗線:在情緒上,你要接住我的憤怒并自行消化,在情緒層面上照顧好我。
情商低的人,只能看到明線,吭哧吭哧做事情,執行任務,像個愣頭青。情商高的人,能看到暗線,會把權利方的情緒也照顧好。
所以情商高的人自然就比情商低的人混得好,低情商者則抱怨著:就會拍馬屁,沒什么真本事。
在家庭中,干活更多的那個人好像更高級,就自然具備了更大“發火權”。所以他干了很多活,你就要在明線上配合好他一起干活,暗線上你就要老老實實接受他的批評和憤怒。掙錢更多的那個人也是這種情況。
所以有人無緣無故對你發火,只是因為他潛意識里認為你比他弱。實際上在這個系統里你不一定比他弱。
4.怎么辦
應對別人憤怒的方式,體現了一個人的情商。情商從低到高,對應的應對方式依次為:
① 委屈。
②“懟”回去。
③ 回避。
④ 消化。
消化別人的憤怒,不是你的義務,但體現的是你的情商。前三種不多介紹了,想必你已經很熟悉了。我們主要談如何輕松消化別人的憤怒,成為高情商的成功人士。
第一步,區分。
首先你要知道:有時,發火代表一種權力,無關對錯。
即使你是錯的,只要你更有權力,你可能也會成為對的,而不會被發火。即使你是對的,只要你沒有權力,你可能也會成為錯的,而被發火。
因此,當面對別人發火的時候你就會知道,在他的世界里,他認為自己比你高級。
當你能明白,發火有時與對錯無關的時候,你就能進入情商的領域了。
第二步,自問。
你要問自己:我離得開他以及這個系統嗎?
如果你離得開,你就可以反抗了。你可以拍桌子、發火、扔雞蛋、爭辯,花式反抗都可以。懶得反抗,你就拉黑、絕交、遠離、分手都行。這幾種方式,都可以讓他的憤怒在你這里終止。
如果你離不開,那就需要隔離了。情感隔離,是應對憤怒非常好的方式,就是讓別人的憤怒經過你,但不停留。你只要認清楚這個情緒跟你沒關系,你就可以隔離掉了。他們只是在對這個角色發火,并不是你。這個角色換個人,他也會找理由發火的,跟你沒關系。
人在什么時候離得開,什么時候離不開呢?
這就取決于你對他人的需要是否是剛需。孩子只能默默接受父母發火,因為需要父母提供愛和糧食。員工只能接受老板發火,因為需要老板提供薪水和職位。學生只能接受老師發火,因為還得在這里上學。明星只能接受粉絲發火,因為需要粉絲提供支持。
當你不需要他人的時候,你就可以遠離或反擊了。當你需要他人的時候,就忍忍吧。人家給你錢、資源、安全感等,你就要讓人家情緒“爽”一下。這是暗線的交換,別要太多了。
第三步,原諒。
你對別人的憤怒起反應,通常是這激活了你的“弱小”。
如果你愿意,你可以嘗試看到并原諒小時候那個弱小的自己。你可能也經受過別人無端的怒火,那時候你十分弱小,不得不認為是自己的錯,然后拼命改正自己以消除別人的憤怒。但是現在不一樣了,你長大了,別人的情緒,不需要你負責了。
第四步,抱持。
更高的情商,是消化別人的憤怒。
他人莫名其妙的憤怒,你最多有10%的責任。但是如果你看到他的憤怒來自別處,你就理解了他。他給你憤怒,你還以抱持,你就做了他的容器。他的憤怒就會降下來,并因此產生愧疚心,從而對你心生感激。
抱持不是忍讓,而是以獨立姿態,不帶委屈地看著一個“寶寶”在那哭。等他哭完了,你用成年人的方式安慰他,告訴他:乖,你真可愛。
抱持,是一種情商力。
消化別人的憤怒,不是你的義務,但卻是你的情商。不要抱怨別人為什么把憤怒情緒給你。你需要他,就要接受。不需要他,就離開。
不要抱怨別人為什么不接住你的憤怒,你要問自己:你能給他什么,讓他愿意為你接住憤怒?
不要抱怨別人為什么不尊重你,你要問自己:你有什么資本,讓別人尊重你?
化解憤怒,只需四個字
1
你生氣過嗎?
會對誰生氣呢?
生氣的時候,你在想什么呢?
你怎么處理自己的憤怒呢?是習慣壓抑,還是發泄?
你最近一次生氣,是什么時候呢?
我想起的生氣事件有很多。
對爸爸媽媽有很多憤怒。過年回家的時候,對媽媽最多的憤怒就是:能不能不要管我,不要這么嘮叨,不要同樣的一句話反復說,不要喋喋不休變著法子地催我結婚。
對咨詢師有很多憤怒。為什么我花這么多錢來找你,你都不能理解我?為什么你不能對我主動點?為什么你不能專業點,要像新手咨詢師一樣犯這么低級的錯誤?
對同事會有很多憤怒。有次約了同事去見一位客戶,他居然遲到了。我的怒氣差點全都撒給客戶。
對路人的憤怒也不少。比如路怒癥。
……
說了這么多,感覺我這個不著名的心理咨詢師的“修行”還差很多,經常自己氣鼓鼓的。
我其實最愿意回答別人這樣一個問題:你們心理咨詢師也會生氣嗎?不僅會,而且會炸毛。比如我現在對這個問題就很生氣。
我也見過、遭受過別人的憤怒。
對伴侶的憤怒。嫌棄老公不洗碗、不爭氣、不上進等。
對孩子的憤怒。嫌棄孩子笨、不聽話、自控力低、拖延等。
對我們的憤怒。作為心理咨詢師,我們經常收到客戶的憤怒,你們是做心理的,為什么這么不通情達理?
2
對于憤怒,有很多應對的方法:發泄、轉移、升華、壓抑……
升華的意思,就是把憤怒使用起來,變成價值。比如說化憤怒為力量。
升華還有一種表現形式,就是轉化為對自己的了解、自我的成長。
憤怒的表面意思就是:都是別人的錯,都是別人不好??墒悄阌袥]有想過,別人的錯那么多,為何你偏偏在乎這個;錯的人那么多,為何你偏偏在乎他。他的錯,跟你有什么關系?你為何如此介意?
雞湯學家說:憤怒,就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。那人類為何要如此傻呢?這顯然不符合上帝對人類的出廠設置。
你之所以這么介意憤怒,答案只有一個:他的錯,影響到了你。如果沒有波及你,你才不會那么介意他到底錯沒錯。
換句話說,就是如果他不做錯,我就不會受傷,就不會有損失。所以,憤怒的意思就是,你要為我負責。簡而言之就是:我需要你。
我為什么需要你來為我負責呢?因為我自己做不到,我保護不了自己,我照顧不了自己,我無法對自己負責,所以我需要你來替我負責,你來照顧我。
我們對別人的憤怒,都是對自己的憤怒的向外轉移。我們自己做不好,對自己有憤怒,但我們不能承認對自己的憤怒,就只好把憤怒轉移給他人。
3
我對媽媽的憤怒就是如此。我特別需要她不要強迫我,不要強行要求我去做她認為好的事情,我特別需要她能給我一點空間和自由。
但其實是我沒有辦法維持自己的界限,沒有辦法忽視她所說的,沒有辦法不帶內疚地拒絕她。因為我很難堅持自己的想法,所以我才特別需要她不要要求我。
再往深看,我為什么需要她不要求我呢?她真不理我了我就開心了嗎?
不會的。因為我更需要的是她不活在她的自以為是里,這樣她就能看到我了,我需要被看見。
憤怒其實是我在吶喊:我需要你看見我,寵愛我。你不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你要看我啊,看我,看我。
這跟我對別人不主動的憤怒、不回我消息的憤怒、不專心跟我講話的憤怒是一樣的,都是在吶喊:你倒是看見我??!
我對咨詢師的憤怒也是,我需要你理解我,你要理解我,你要理解我。
當我大聲對咨詢師喊出我這個需求的時候,我就知道了這個憤怒的源頭,其實是我從小就不被爸爸媽媽理解,他們只會讓我做他們認為對的事,從來不理解我為什么做別的。
我沒有得到過理解,也沒有辦法理清楚自己內心的擰巴,還無法表達自己,所以我多么希望咨詢師通過理解我,成為我肚子里的“蛔蟲”,把我內心的擰巴給消除了。
我對同事的憤怒亦是如此。他遲到了本來就是特殊情況,我自己去見客戶也是一樣的??墒?,我自己面對不了,我社恐,我希望他陪我,幫我,給我支持。
他不在,我好害怕,一個人面對不了。他遲到,就讓我失去了支持。我需要他保護我。我對他的憤怒其實是我在說:我需要你的保護,我怕。
我對路人的憤怒更搞笑。我膽小,開車不敢靠前車太近,于是經常被一再加塞。我沒有辦法做到跟前車不留空隙,我就希望路人照顧下我的膽小。每次被加塞,我心里就會想,你就不能遵守下規則嗎?如果你遵守規則,我就被滿足了啊。我對路人的憤怒就是在說:我需要你遷就下我,照顧下我。
客戶對我們的憤怒也是。責怪我們為什么不靈活,為什么不開后門,實際上就是責怪我們為什么不遷就他,為什么不特殊照顧他。他希望從我們這里得到特殊照顧,得到自己是特殊的那種感覺,得到“我很重要,值得你們為我妥協”的感覺。
對不洗碗老公的憤怒:我這么累了,為什么你不體貼我,不安慰我,不幫助我?我多么需要你給我安慰和體貼。
對孩子的憤怒:為什么你自控力低,為什么你不夠優秀?你這么笨,讓我覺得我好無能,我是個失敗的媽媽。你為什么不能優秀點,讓我感覺我是個好媽媽,我是有能力的。我需要你給我價值感,告訴我我很棒,我是個好媽媽。
所有的憤怒都在說:我需要你。我好需要你。我真的好需要你。
我需要你照顧我,體貼我,理解我,安慰我,保護我,支持我,尊重我,重視我,看見我。我需要你滿足我的這些心理需求。
你為什么不滿足我?
為什么!
為什么??!
為什么?。?!
4
你這么需要得到滿足,其實是因為你匱乏。
讓你憤怒的事情,只是個外在的事情。你每天從早到晚經歷那么多事,為什么單單對某些事感到憤怒?
因為這些事,激活了兩個東西:
①你內在的匱乏感。
②你內在的無能感。
你很想要,但是自己做不到,所以你想讓別人給。別人不給,你就憤怒了。從來都沒有人能傷害你。
你沒有能力堅持自己,就會渴望被尊重,就會對別人的要求感到憤怒。
你懷疑了自己的價值,就會渴望被認可,就會對別人的否定感到憤怒。
你無法跟自己連接,就會渴望被陪伴,就會對別人的忽視感到憤怒。
你沒能力為自己爭取,就會渴望別人遷就你,就會為別人不讓著你而憤怒。
沒有需要,就沒有傷害。
沒有需要,就沒有憤怒。
你之所以匱乏,是因為你從早年就開始匱乏。爸爸媽媽沒有能力為你做,你也就沒有內化出這種能力來。所以一直都匱乏著,長大后一有機會,就要問別人要。別人不給你,你就憤怒。
實際上這種憤怒,是你從小到大積壓的對早年照料者的憤怒,因為他們沒有好好對你,沒有滿足你。
憤怒是一種移情。就是你把早年照料者沒給你的,向現在的客體去索取了。你把對早年照料者的憤怒,轉移到現在的客體身上了。
而現在讓你憤怒的這個人,只做錯了一件事:撞槍口了。世界上沒有單純的憤怒,你對這個人憤怒,只不過因為他激活了你早年的創傷。
5
化解憤怒的根本方法:就是為自己的需要負責。有兩個步驟:
第一步,透過憤怒,看到自己的需要到底是什么。
第二步,為自己的需要負責。此刻,我可以為自己的需要做點什么。
第一步,當你憤怒的時候,去聽一聽你的憤怒:
你到底希望對方怎么對你?
你的渴望是什么?
這種感覺熟悉嗎?
誰曾經欠你的?誰沒有為你做過?
我的意思并非不要你去憤怒,并非不要你去索取。憤怒有時是個好辦法,它可以恐嚇、威脅、控制、強迫對方去做改變,只要他改了,你就被滿足了。所以你可以通過憤怒的方式,去滿足自己的需要,這沒有任何問題。
但問題是:當別人無法改變,當別人無法滿足你,你還要固執地、偏執地死死抱著他去索取嗎?
當事實無法改變,當憤怒無法改變任何結果的時候,你是否依然選擇用憤怒的方式去索???你可以單純發泄一下,舒服一下,這沒問題。但是你要知道,你還是滿足不了。
你可以嘗試一致性表達:直接告訴他你的需要。當這種方法也不行的時候,你就需要做點別的來應對自己的需要了。
所以第二步就是:你可以停一下,做個決定,為自己的需要做點什么。
你要知道,這個需要是你自己的,只能你來負責。起碼,當你完成第一步,你的憤怒就會漸漸消退。即使你還是會憤怒,但是你的憤怒會被轉化,轉化成哀傷。
你知道,這跟那個人沒關系。那是匱乏的你,可憐的你,孤單的你,從未被滿足過的你,從小就缺失的你。
所以,當你憤怒的時候,你可以不斷在心里重復默念這四個字:我需要你。
當你恢復一點理性的時候,自行補充上后面的需要內容??梢缘脑?,嘗試著把這些需要大聲說出來,反復地說,大聲地喊。去感受那種匱乏。
你應該為那個可憐的自己感覺到哀傷。然后你就可以抱抱自己,對自己說,我長大了,我可以為自己的需要做點什么,而不是一直想著依靠別人。如此,憤怒就成了內心的力量。
愿你,內心擁有平和。